洪涝灾害发生以后,由于居住环境及饮食卫生等条件急剧恶化,极易酿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,为了保障灾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确保灾后无大疫,必须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,搞好环境卫生,加强食品卫生管理,保证饮水安全。
动物尸体的清理和卫生处理。
●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,要及时清理和深埋或焚烧。
●如果有大量动物尸体,掩埋的地点要远离居住地方,挖土坑深2米以上,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,把动物尸体先用10%%漂白粉上消液喷雾(200毫升/米2),作用2小时后,装入塑料袋,投入坑内,再用漂白粉按20-40克/平方米的量撒盖在尸体上,然后覆土掩埋压实。
●参加尸体清理的作业人员,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。使用运输的车辆和工具必须经消毒处理。
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,防止病从口入。
●不要吃被洪水浸泡的食品和洪水淹死、病死的家畜家禽,以及霉变的粮食。
●不要吃腐败变质和过期的包装食品。
●食物要生熟分开保存、煮熟煮透,尽量不吃生的、半生的凉拌食品;生吃瓜果蔬菜时,要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。
●不能销售被洪水浸泡的粮食和淹死的家畜家禽,一旦发现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部门并及时处理。
●饭前便后要洗手,不用肮脏水漱口和洗瓜果、碗、筷等。
整治水源,保证饮水卫生安全
●水灾地区水源设施受到严重破坏,要及时修复被洪水破坏的饮用水设施。
●整治、保护水源卫生,清除江河杂物,尤其农村要加强粪便管理,禁止向江河倾倒垃圾、粪便。 (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)
|